您当前的位置: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

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摒弃了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形成绿色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当今日益工业化的世界,人们对“绿色”的理解,主要是指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绿色生产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马拉松竞赛中,是决定谁有希望胜出、跻身世界前列的关键因素之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改革工业传统粗放式增长发展模式,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持续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产力。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指导我国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关系。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才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系统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爆发式增长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是这一过程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国际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需要承担起减少碳排放的义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导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效率提升、碳捕获碳存储等举措,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生态保护、节能减碳也能创造出对开发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减少碳排放、碳捕获、碳存储以及碳汇、碳金融等产品、服务的巨大需求,带来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

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培育绿色生产力。

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完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均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效路径,其中,新型工业化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抓手,有利于建设自主可控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完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绿色生产力奠定良好基础。

重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产业。相反,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要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电、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传统化石能源节能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提升终端设备电气化和电力绿色化水平,有序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传统产业的绿色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用能结构和工艺过程的绿色转型,持续提升传统产业能效水平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低碳园区,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竞争力,锻造产业链长板,激发绿色生产力。

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培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绿色生产力。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发展是培育绿色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通过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绿色生产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要培育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绿色转型的良好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发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如加大对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和绿色发展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供绿色金融支持,为完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

倡导绿色文化。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的生产生活观念,综合运用绿色低碳发展愿景、价值观、制度规范和行为实践等形式,唤醒人民主动践行降碳减污等环保行为的意识和决心,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培育和倡导绿色文化。

培育绿色消费场景。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绿色消费场景,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王婧、袁惊柱,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来源:四川日报